2016年2月14日 星期日

傳統中文 Traditional Chinese

不管那班玻璃心會怎麼碎, 我以我懂傳統中文字為榮.

簡化漢字的想法, 最先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而是日本.
日本在幾百年前曾經引入了大量漢字, 但後來隨著清朝沒落, 日本也開始討論廢除漢字.
只是漢字在日文中植根太深, 才沒法子完全地廢除.

而日本簡化漢字的方案是在二戰後, 為了廢除漢字而訂立的中途方案,
他們去除了一堆在日文中會用到的漢字之餘, 又把一漢字簡化了.

當然, 日本有日本的語文和文化, 他們沒有責任維護中華文化, 廢除漢字也無可厚非.

在中華民國初期, 其實在日本讀過書的蔣中正也二次想過要簡化漢字,
但當時人們認為強行推行簡體字會破壞中華文化而大加反對, 蔣中正也只能放棄.

而在中國推行簡體字的, 就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 而且比蔣中正想推行的更大規模.
但也正是為簡化而簡化, 弄出很多問題.

本來人們在簡化漢字時, 還有一點原則, 例如用俗字代替正字, 例如"體"變成"体",
体本是俗字, 在簡化漢字選擇了"体", 而不用形聲的"體", 雖不乎漢字的結構,
但也可以勉強接受, 因為長久也有人在用, 而且体只是異體字, 而不是別字.

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行, 郤製造了不少別字當簡化字, 例如"後"變成"后", 那大大增加了閱讀的難度,
以往漢字演化, 不是一味的刪減簡化, 也有不少是把文字複雜化, 來區分不同的意思.
單憑同音而強行整合會製造問題, 這也正是日本一直未能廢除漢字的原因.

除了俗字和別字, 還有一些減少筆劃的新造字, 在幾十年前用手書寫的年代可以減少書寫的時間.
不過如"頁"變成"页", 其實只減了一劃.....

可是這也有很多問題衍生出來, 就是因為太過長官意志,
漢字演化, 要約定俗成一個字, 要花上一段時間, 大量人民使用才形成.
一些太奇奇怪怪的字就在約定俗成的過程中被捨棄.
而因長官意志而造出來的字, 就算是奇奇怪怪也逼著人們不求甚解地使用,
例如"應", 日本簡化成"応",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化成"应", 那個"心"崩潰了.
還有"愛"也是常被人恥笑的, 日本人就算有去中國化的打算, 也不至於抹殺那個"心"吧.
還有床底庚庾店康庇庖廂座庭府廚也是"广"部, 為何本是形聲的"廣"會變成"广", 而不是其他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討厭廣州嗎?
以上的例子, 如果在正常的文字演化, 恐怕會淘汰不少.

還有可悲的"二簡"歷史, 證明靠長官意志而改變的漢字, 最後連長官自己也受不了要撤回.

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脫盲了, 在電子化下, 輸入正體字不見得很費時.
實在沒理由繼續用簡體字. 實際上, 大陸不少有學識的人也懂得傳統中文字.

香港特區政府郤反其道而行, 要中小學生學簡體字...
只會讓香港的學生混淆正字和別字, 反而妨礙中小學生學習中華文化.
何必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