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

四百五十元 Four hundreds and fifty dollars


在香港食飯, 是絕對的豐儉由人,
四百五十元以內一位的晚餐, 在香港的選擇固之然多不勝數,
四百五十元以上一位的晚餐, 在香港也是選擇無數.

四百五十元是不是一個好的晚餐開支上限就見仁見智.
但若然不同意四百五十元的開支上限, 最多是爭取做修訂,
尤其是去到廉政專員的位置, 不可能連提出修訂晚餐開支上限的權力都沒有.
利用機制上的漏洞來增加上限是最差的做法, 留下了証據讓人核數.
這樣還不如虧空公款, 虧空公款也可以博審計走漏眼.
但同一晚請同一批人吃兩餐晚餐, 又怎會走漏眼呢.

四百五十元的晚餐開支上限, 對很多私人企業來說是不合情理,
私人企業宴請外賓總會考慮兩方打好關係之後的實際利益, 正所謂小財唔出大財唔入.

但在量入為出財政預算原則下, 大財唔入不應是政府部門首要考慮,
就算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也沒理由大灑金錢去宴客.
何況是政府部門中最最最不應該得到任何利益的廉政公署呢.

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土耳其的好客之道 Day 3 Capadocia-red tour


前一天的行程

雖然之前一晚是舟車勞動, 但我們早已習慣在交通工具上睡覺,
所以仍能早起.



早起的目的就是為了熱氣球, 只是半夜才到達, 接下來清晨就跑去玩熱氣球有點兒自虐,
所以在Capadocia的第一天, 我們還是遠遠在酒店的庭園內看別人玩熱氣球好了.

在計劃行程的時候, 我們一早知道Capadocia有很多間熱氣球公司,
像這種漫天熱氣球的照片也看了不少, 我們也曾以為人們為了吸引遊客而用電腦改圖.
不過身處其境, 我也不禁嘆了一句"It's definitely not photoshop."

在早餐過後, 就是出發觀光的時間, Capadocia的境點很分散,
Capadocia以前是一些基督徒避難的地方, 也是絲綢之路的一段, 以前土匪甚多.
逃避羅馬軍官也好, 逃避土匪也好, 古時那裡的人多半居無定所.
所以在Capadocia大多數是一些隱藏在土石之間的小石屋, 而成不了大城市.

因此我們還是決定跟本地團. 領隊固然是土耳其人,
他們靠遊客的國籍來認人, 反正只是一天的行程, 記不到名字也是正常不過.
於是當領隊在呼喚"Hong Kong"的時候, 就知道他是在喚我們....

同團有一對來自巴西的男女, 對他們沒多少印象
三個來自意大利的公公婆婆, 看起來有七十多歲, 雖不算是健步如飛, 但能跟得上這個上山落山的行程也實在難得.
一個來自智利的男人, 拿著一部數碼單反加天涯鏡的, 我到下午的行程才能在遊客中認出他...
三個土耳其少女, 衣著跟一歐美少女沒分別, 不過在山城和古蹟之中有幾位衣著入時的少女很格格不入, 所以也很顯眼...

旅行團大多是走馬看花, 所以我已忘了第一站是什麼地方, 反正也只停了十分鐘.

第二站是Open air museum, 是非常重要的景點之一,
尤其當中有好幾間石室教堂. 至今仍保存了一些濕壁畫.



石室教堂內當然不能拍照了, 但室外地方則沒所謂.
在石室外也能看到一些紅色的花紋, 不過濕壁畫在這個狀態下早就剝落了.

I

這幾個像秀珍菇的巨石, 不知是人工還是天然的,
為了看他們, 我們走進了一條半廢棄的村子, 好不容易的走上山.
一面上山, 一面想著"上山容易落山難"的成語, 真不知怎樣下山.



在山上看到有人騎馬上來, 看來也有一條沒那麼斜的路上來....
不過我們還是沿那又多沙石又斜的路下山.



旅行團的午餐是自助餐, 只有一小時來吃, 飲品自費...
不過遇上自助餐就大吃特吃是我的天性吧,
就算只有一小時, 我也吃了三碟了.

自助餐的食品多半是土耳其本土的食品, 不過味道也沒吃不慣.
而大概是土耳其人本身愛甜的關係, 甜品的選擇比熱盤多...

我拿了這一碟甜品, 貫徹了香港人先餵飽相機的習慣.
坐我對面的土耳其少女大概看不習, 在一旁偷笑.
我心想, 我已經沒有上載到facebook才吃, 已經不是很瘋狂了.



午餐後又是"強迫購物"的時間, 今次參選陶瓷製作.
我們直接到達陶瓷製作工場內參選, 看著工作人員在陶瓷描繪花紋.
也有古式陶瓷製作示範, 當然也有自己試作的時間, 只是大多數團友都沒興趣吧.

售賣陶瓷製作的地方分為兩個房間,
一間是收藏級精品, 我們的當是去博物館參觀好了.
另一間是日常用陶瓷製品, 感覺就像入了雜貨店,
可是我們的行程還有很長的路, 帶一些易碎品周遊土耳其好像很不智.
結果還是忍手了.



在Capadocia也有很多古怪的石頭, 像這個山谷,
有各式各樣形狀的石頭, 加一點想像力, 就可以看成別的東西了....

另一段的"強迫購物"的時間, 竟然是去酒莊...
伊斯蘭教徒是滴酒不沾的, 釀酒純為外來人飲用,
加上Capadocia的乾燥天氣, 做出來的酒自然也不太樂觀.
我不是酒的專家也覺得麻麻, 意大利和智利的團友早早出了去店外等候...

回到旅館才五時多, 不過實在太倦了, 休息了一會才出去.
為確保之後一天的熱氣球順利, 在旅館查詢了翌日的出發時間.
一查才知道, 因為熱氣球是用我名字去訂, 而旅館是用我女朋友的名字去訂,
結果因為名字對不上, 所以熱氣球公司和旅館還以為是一場誤會.
幸好我查問一下, 旅館職員立即替我們通知熱氣球公司, 熱氣球公司才能確認我們的訂位...

接下來是買了離開Capadocia的長途巴士票.
土耳其有很多間巴士公司, 有些路線會重覆, 有些路線不是每一家都會做.
加上網上的資料很混亂, 所以我會就長途巴士另寫一篇簡介.




忙碌了一整天, 又是吃晚餐時間,
隨便挑了一間土耳其餐廳, 那個瓦罐焗牛腩很有風味,
味道有點像紅酒炆牛腩, 不過應該沒加紅酒了.

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

地震捐款 Donations for Earthquake

數年前的汶川地震, 香港各界踴躍捐輸, 金額超過了一百億港元, 比起很多國家還要多.
當年有位小朋友說出寧捐給熊貓也不願捐給內地人的說話, 成了大量網民圍攻的對象.

可是幾年後的今天, 同樣是四川發生了地震, 香港人的反應郤大幅度轉變.
非但自己不願意捐, 連特區政府對地震災民的捐助也有不滿.
即將特區政府也是僅僅捐出聊表心意一億港元....

只有不理解香港的人才會說這是人心未回歸的表現.
由2008年香港人仍會為內地災民而哀慟, 到今天的冷漠,
這可是不是人心未回歸, 而是人心在離棄.

為什麼在短短幾年之間, 香港對內地的同胞的同情心全跑掉呢?

中港矛盾只是其一, 不過更令人不願捐款的利由是,
上次香港人所捐贈的百多億元, 原來實際落到災民身上不多.

在汶川地震後, 每年都有傳媒去跟進香港人的捐款是否用得其所.
可是往往令人頗為失望.

加上疑似中國紅十字會炫富事件, 令人們(可不只香港人啊)連較為民間的組織也不信了.
中間被人落格的問題, 實際上是不可能解決, 但你說借口也好, 原因也好.
在沒有可信的組織去收捐贈的情況下, 大多數人也不願捐了.

然而, 中間被人落格的問題, 只是問題的外層.
上次汶川地震, 人人都知捐款會被人貪瀆了,
只是有人覺得, 一百元中有十元能到災民身上, 也總比一元都沒有好.
但今次郤有更多人關注消失的九十元的去向,
到底那消失的九十元會不會被用來炒高香港樓價, 搶購香港人的奶粉...呢?
說穿了, 那是仍是中港矛盾.

不是幾年來, 而是幾十年來, 內地經歷過不少天災, 香港人也捐了不少.
今日內地同胞由窮親戚變有錢人, 對香港人為中國過去幾十年來都忘光光了.
忘光光之餘之餘還開始看不起香港人了,
說什麼香港人是狗, 沒大陸人照顧香港人都會餓死之類的言論.

我認我小氣, 但我不會在別人災難之時落井下石, 趁火打劫, 發死人財已是很善良了.
捐錢? 免了! 何況就算我願捐, 我們的有錢親戚也不一定願受呢.

孔慶東若是有作為人的自覺, 就應該在這時跑來, 說他們跟港狗沒有血濃於水的關係,
叫中央政府退回特區政府捐出的一億港元, 那就皆大歡喜了.


土耳其的好客之道 Day 2 Selcuk-以弗所-Capadocia


在伊斯蘭教國家, 實在不太需要鬧鐘,
尤其是當你的旅館鄰近清真寺的時候.
他們自然會在破曉的時分吵醒你.



不過吵醒你不等他們會起床工作,
所以當我們在清晨出那拍照時, 大街上沒幾個人.
只有鸛兒起床了.

Selcuk是鸛兒的家園, 鎮裡的人跟牠們相處很相當不錯,
為了讓牠們好好棲息, 所以Selcuk的電線杆上都加建了一個平台,
讓鸛兒們在那裡築巢, 這絕對不是僭建的啊~



為了方便, 我們預先訂了私人團, 導遊準時在到達我們的旅館.
由Selcuk到以弗所只是五分鐘車程, 我們算是早到達的一團,
但在以弗所遺址的入口已經是人口人海,
導遊說現在仍是淡季, 我實在不能想像旺季的情境了.



在以弗所遺址有很多貓在曬太陽,
是香港人的特性嗎? 跟我一起圍拍小貓的遊客, 總是操流利的廣東話...

被挖出來的遺跡連當年以弗所全盛期的一半也沒有, 但僅從這只殘存一點點的廢墟.
也可以看得出以弗所曾經風光過.
不知道是幸或不幸, 若不是公元六世紀時它的港口被泥沙封閉而被人們放棄了.
今天恐怕已是一個現代化, 有電有網絡的都市.
也許一些古蹟會被好好保留, 但肯定更多的歷史古蹟會被拆掉重建.
不似今日我們能看到的一個羅馬古城的樣子.



不過話說回來, 其實在以弗所被廢棄之前也不住的重建更新.
所以在那裡會同時看到不同時期的圓柱矗立在一起.
當中可以看到公元前兩世紀到公元六世紀其間, 羅馬人製作圓柱的變化.

參觀完以弗所遺址之後, 我們到了一個名為Sirince的小村莊.
大概那是土耳其典型的小村莊,
除了一個小市集, 一間廢棄的教堂, 其餘的都是民居了.
雖是小村莊, 小市集的人還是能跟我們用簡易英語來溝通.



不過就算是小鎮, 土耳其人也是很會做生意,
我們走到一間平房, 門外寫著歡迎人們參觀土耳其傳統小鎮家居,
入內果然是很傳統, 還有幾個很傳統的婆婆,
我們一路走閣樓上, 婆婆給了我們這個花環, 在閣樓有些工藝品出售.
我們在想, 既然打擾了人家, 買些工藝品也不為過.
後來才知道入內要參觀費, 花環也是要錢的....不過金額不大就是了.

可惜的是那個漂亮的花環別說帶回香港,
連下一站都未到達就變成仙女散花了.



在地上鑲了一些惡魔之眼, 那是當地的風俗.
掛起來的惡魔之眼我還可以接受, 可是鑲起來的也頗駭人的...



午餐在旅行團安排的土耳其菜, 以冷盤為主, 那個雜菜沙律很鮮甜, 當然也有烤肉了.
還有一個很好吃的炸芝士卷, 在香港是吃不到的.

餐後就是"強迫購物"時間, 其實也不是那麼強迫,
只是我們有時間就參觀一下土耳其地毯的製作過程,
小不免有售貨員的推銷, 我個人就當是一種在土耳其地毯被推銷的經驗吧.

推銷的第一步是先請我們飲茶, 基於我們的態度很保守, 所以只點了清茶.

接下來會介紹一下不同質料, 不同尺寸, 不同計設的地毯, 然後看我們想要的款式.
後來收窄了地毯款式的種類, 但他們就算差不多質料尺寸的地毯仍有很多.

到了談價錢, 當然一開始就給我們比標價低很多的價錢, 不過那會有香港人信他的標價...

推銷的最後一步是講價, 雖然我個人覺得他賣得不貴, 可是我是不會因為覺得抵買而買...
對一個普通的香港人來說, 家裡實在沒多少空間可以鋪一張華麗的土耳其地毯
更不用說沒有時間打理, 所以基本上我是很難遊說的...何況又不是我們想要買地毯才來看看, 我們只是被"強迫購物"吧...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 一張不太大的地毯, 據售貨員說是村民花了兩個月時間織出來, 售三百美元,
不計材料運費, 一個村民的月入才一百五十美元, 當然他們也會有其他的收入, 但恐怕不會太多了.

回到Selcuk才三時正, 不過距離我們乘火車離開的時間還有數小時.
幸好其實旅館的對面就是名勝古蹟.

Basilica of St. John是相傳使徒約翰寫啟示錄的地方.
在公元五世紀時, 當時以弗所的主教宣稱使徒約翰在那裡寫啟示錄,
並興建的一座聖殿, 就是Basilica of St. John,
不過自從以弗所被放棄之後, Basilica of St. John也變成了廢墟.

不過, 即使土耳基已是大半個伊斯蘭教國家也好,  基於Basilica of St. John的歷史意義.
土耳其政府也不打算把它移平, 只是也沒打算或沒餘力好好修繕了.

在火車站旁有土耳其茶館, 比起茶館, 我們覺得它更像社區會堂,
有些阿伯在捉棋, 玩Okey, 吹水....

雖然Selcuk的火車站很簡陋, 不過火車郤很現代化和準時,
更重要是它會停在Imzir機場, 問題只是一天只有幾班, 若然時間不配合就很麻煩了.
剛好我們的飛機在八時出發, 而其中一班車會在七時到達Imzir機場.
不然我們可能要花一大筆錢到坐私人運輸.

由Imzir到Capadocia只是間中有直航機,
雖然也有大量巴士, 但那會是超過十小時的車程...
所以我們決定在伊斯坦堡轉機, 儘管地理上繞路了,
時間上節省了就算吧.

到達Capadocia也是凌晨了, 為免麻煩. 托酒店為我們訂了車.
可以送到酒店門口, 因為會接戴別的乘客, 所以會繞到其他酒店,
當我們倦得在車上睡著了, 多幾分鐘的繞道也總不及我們繞道伊斯坦堡遠吧.

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 Hongkong International Terminals


就學術理論上, 外判工作通常是兩種情況,
第一是非公司主要業務的專業工作, 例如, 會計核數, 法律顧問等,
很多中小企沒能力也沒必需請他們長駐在公司裡, 所以外判到會計行和律師行等公司.

第二是短期企劃, 一般公司是不會為了一個三至六月的企劃而請一班人來, 企劃完成就解僱.
而且大多數人也不願做朝不保夕的工作, 所以外判去一些專門做企劃的公司.

可是香港常見的還有第三種, 就是明明是公司主要業務, 明明長期需要人手, 郤交由外判公司來僱用那些員工.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的外判工就是這種情況, 但是明明香港國際貨櫃碼頭自己也有能力請一些直接合約的員工,
郤無原無故讓外判商中間賺一筆, 難度他們計錯數?

非也! 實際上他們是將壓榨工人的骯髒工作外判了,
由今次罷工中看到,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對工人的苦況當成事不關己的樣子.
他們的姿態是外判工的苦況是外判商跟外判工之間的問題, 他們只是工潮的受害者.

可是任憑誰都知道,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不肯加外判商的酬金, 外判商也難以加薪予外判工.
所以就算骯髒的工作外判了, 壓榨工人的污名其實也逃避不了.
若然香港國際貨櫃碼頭付給外判商的金額比自己直接僱用員工還要多的話,
那就應早早全改為直接合約好了.
沒有中間賺一筆的外判商, 對碼頭和工人都有利.

2013年4月13日 星期六

土耳其的好客之道 Day 1 香港-多哈-伊斯坦堡-Selcuk

在飛往土耳其的飛機, 心裡有點上忐忑不安, 倒不是擔心飛機出意外, 也不是為接下來的旅程而憂心.

因為比接下來的旅程, 我要先過一大難關, 就是海關.
平日入境, 不管海關多麼撲克臉, 反正我正常合法地入境, 不會有問題.
但今次最失態的是, 在出發前數日才驚覺原來要做簽證, 實在是太遲了, 正常途徑恐怕趕不及.
幸好土耳其有落地簽證. 事前問過大使館, 職員很輕描淡寫的說只要帶護照和付錢就可以了, 反而令人更不安.
經歷十多小時的機程, 還有中間在多哈等轉機的時間, 終於到了Moment of truth...
原來真的只是付錢就可以獲得簽證的貼紙...賣貼紙的職員連多看我一眼也沒有.
每個國家都有權制定入境條例, 只是一般來說簽證是為了避免罪犯間諜入境而設吧.
像這種買路錢式的簽證, 我實在不能理解, 不過既然人家讓我入境觀光, 我也不應抱怨了.

不知道是因為在申請奧運, 還是土耳其人天生好客,
土耳其的海關是我去旅行以來見過都有笑容的海關.
見我是中國人的樣子, 還會用普通話跟我說"你好",
比起審查, 更像聊閒...

平安無事抵達土耳其, 但我們的舟車勞頓還未結束,
還要坐內陸機到Izmir. 伊斯坦堡的內陸線機場不算大,
郤有很多食肆, 也許是伊斯坦堡是土耳其內陸線的樞紐,
大多國內線也要無原無故來伊斯坦堡轉機.
所以要有很多食肆來滿意在用餐時間轉機的人的需要.


我們在其中一間邊吃下午茶邊等轉機. 幾個侍應很有趣.
也許內陸線機場的外國人不多, 像我們那樣四圍拍照的人更少.
他們不單不嫌我們妨礙做生意, 跟主動幫拍攝店內的情境.

再加多一個小時的機程, 到達Izmir機場,
而我們的第一站Selcuk是Izmir南方不遠小鎮, 交通不似香港那麼方便.
幸好我們坐的Onur air有接駁巴從Izmir機場到Selcuk,
只是原來接駁巴不會停在機場外的巴士站,
只有一個大叔拿著Onur air的紙牌帶路到停車場, 差一點就走漏眼...

Selcuk本身不是歷史古城, 但他實施上是當年以弗所的市郊地帶.
若是基督教的教徒也當聽過以弗所吧.
因為如今以弗所已經是廢墟了, 所以若要參觀以弗所, Selcuk會一處落腳的好地方.



晚餐在鎮大街的一間烤肉店, Kebab在土耳其只是烤肉,
不會用薄餅卷起來吃, 而是配上香料飯和沙律.
我們對土耳其菜沒有半點不適應, Kebab跟我們去郊遊BBQ的味道差不多. 只是沒有豬肉而已.
而當中的"五香免治牛肉餅"算是滿有土耳其特色, 還很好味.

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

英文 English

英文在香港是最常見的外語, 從幼稚園開始就會教授ABC.
甚至不少香港人的英文水平比中文還要好, 更不用說說英語比普通話流利的人更加多.

每當有報導說香港人的英語水平給別的地區比下去.
總會有兩種論調, 第一是高呼香港競爭力下降, 並歸咎於母語教學.
第二種是英美稱霸的時代已過, 學英語不如學好普通話.

我對兩種論調都不認同, 尤其剛剛旅遊回來, 更是深刻.

從公開試的成績來看, 我在我的一代是被定義為英文差勁的一群, 
但在旅行途中, 就算遇上以英文為母語的人, 大家總是能溝通得到,
遇上其他外國, 英文溝通更不是問題.
我不知道新一代的香港人英文有多差, 但以我的一代英文水平來比較,
就差一點點, 也未去到損害競爭力的地步, 當然也不應任由它永無止境的掉下去....

不過就算是母語教學, 香港的教育系統也規定要學生學到英語的基礎.
只要學生有心學, 要提升去到跟外國人溝通的地步也不難,
反之要學到跟以英文為母語的人一般水平, 靠英語教學還不如去留. 

之於學英語不如學好普通話這一點, 那看看你是否要面向世界.
縱使英國早已不是當年的世界列強, 美國也不及早年超級大國的意氣風發.
但爛船有三分釘, 生意的機會仍有不少.
更加重要的是, 過去百多年的英美霸權可不只是軍事經濟上的,
文化上的侵略也是極大, 造就了英文成為各國民族的一道橋樑.
我在土耳其的local tour, 導遊是土耳其人, 團友來自義大利, 智利, 阿根廷, 安哥拉, 埃及...等.
偏偏沒有英美澳紐的遊客, 可是local tour所用的語言郤是英語.

所以學好英語, 所帶來的生意不單是英美澳紐, 甚至歐洲, 南美, 非洲等等也會有可能性.
普通話要做到這一個地步, 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辦到的事.
更何況, 以現時中國的國策, 文化擴張力度, 以至國力, 也不見得能令中文推廣至世界性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