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小數據分析(一)


2015年香港區議會塵埃落定, 除了一些勵志故事外, 不少人也做數據分析.

我也參一腳, 不過我做的比較另類.
系列第一單, 比較得票率和得票率...沒打錯字, 一般來說, 得票率是以投票人數來計算, 拿到50%不等於區內有一半選民支持那位候選人.
所以我同時計算了以選民人數為本的得票率.
實際上沒有一位候選人在以選民人數為本的得票率拿到50%以上.

圖一是比較得票率和得票率的散佈圖.



在圖一, 可以見到大部分勝出的候選人得票率在45%至70%, 而以選民人數為本的得票率則是大概20%至30%.
我在圖一劃了兩條線, 分別是得票率50%和選民人數為本的得票率25%, 把圖一分為四個區域.
左下方是低得票率和低選民人數為本的得票率, 那是因為候選人數較多的地區, 得票率自然地被拉低.
出現一些選民人數為本的得票率僅僅15%左右仍能勝出的候選人.

右下方是高得票率和低選民人數為本的得票率, 高得票率只是投票率低下所致,
反映該區勝出的候選人勝出的原因很可能只是對手太弱.
若來屆換了一個強硬的對手很可能會落選.

左上方基本是沒有, 那是數學上高選民人數為本的得票率但低得票率郤又勝出的本來就不容易,
不過在落選者散佈圖倒有一些人不幸地落入那區域.

右上方的數量也不多, 選民人數為本的得票率能超過四十的還不足十人.
但選民人數為本的得票率能超過四十的, 得票率也不會少, 這幾區的議席都難以動搖.
當中有三人同屬一個政團, 但我不打算在這裡點名了, 反正有心計也好易計出來....
另外這還包括了鉛水南和鉛水北兩個選區, 泛民政黨大可以安心放棄那兩區了.

圖二也是比較得票率和得票率的散佈圖. 不過今次用了不同符號代表該區的參選人數.
藍色菱形是兩位候選人, 紅色正方是三位, 綠色三角是四位, 交叉是五至六位.

一句廢話: 候選人越多, 勝出的候選人的得票率相對越低.
但當中可以看到有不少例外.

又一句廢話: 候選人越多, 投票率越高.
但最高的投票率幾個選區不少其實只是兩人競爭的....
P.S. 在這圖看投票率的方法...由(0,0)拉一條線到選區的坐標, 那條線的斜率就是投票率了. 越靠近X軸的, 投票率越高, 反之亦然.

------------------------------------------------------------------------------------------

用途嘛, 沒有. 因為我沒標示那一點代表那一個選區, 所以大家就是看看算了.
當然, 我沒標示不等如我不知道呢.

另, 用選民人數為本的得票率絕對未夠好, 應該用居民人數為本的得票率才是最理想,
尤其是要預想四年後的變化, 就不能排除有大量居民在四年後登記做選民了.
但要計居民好麻煩的, 我又沒收錢...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District Council Election 2015

香港政黨之多, 本來就是世界少有的, 今屆區議會選舉, 更加山頭林立.
本來民主黨和民建聯兩大政黨各代表了兩大陣營, 向來都是此消彼長,
但今屆出現兩大政黨同時損失議席, 而今屆的贏家除了從民主黨分裂出的新民主同盟之外,
更有一班"傘兵"出現.

雖然以得勝率來說"傘兵"不算很成功, 五十多位"傘兵"只有八席.
但在嚴重缺乏資源, 沒有政治明星加持下, 八席實在意料之外.
不過所謂"傘兵"們也沒有以雨傘運動作招徠, 多半仍是主打社區工作的了.

今屆的焦點在於多位現任立法會議員敗陣.

馮檢基的落敗有點意外, 不過他一直以來都不是在區議會選舉內有壓倒性的優勢.
比起被在深圳做生意的"民主派"人士黃仲棋分薄票源, 馮檢基輸在建制派得票大增500票.
不過也許建制派只顧打馮檢基, 馮檢基輸了, 民協整體的議席郤增加了.

何俊仁落選倒不意外, 明顯地被夾擊, 而過是五人夾擊一個, 加上財鴻勢大的何君堯空降.
何俊仁被分薄票源的問題不嚴重, 上屆人民力量的陳偉業分了三百多票, 今屆熱血公民的鄭松泰只分多了六十票左右,
反而何俊仁自己流失了二百票, 當有六十票是被鄭松泰分走, 若他保得住另外的一百多票還是
可以贏的, 問題是那一百多票去了那裡?
那區最可憐的不是何俊仁, 而是沈錦添, 上屆明明有千四票, 今屆少了九成只有八十四票, 猶如垃圾般被扔棄了.
老老實實, 若是一班選民有自由意志, 一個候選人大概要發了瘋在當眾在大街上大便才可以讓九成曾投他一票的選民改投別人....沈錦添可說能人所不能...

兩名泛民的超級區議會議員落馬, 完完全全可以看到建制派的部署已經算到立法會的一步了.

泛民的立法會議員敗陣算是對手的部署, 但建制的立法會議員敗陣郤是無心插柳.
葛珮帆和鍾樹根的對手本身是打定輸數的, 以輸少當贏態度去參選,

葉榮平身是殘疾人士, 一般來一個殘疾人士對一個健全人士本身已是劣勢, 而且還要是立法會議員兼什麼博士,
結果因為葉榮在服務社會比葛博士做得落力, 才會有那麽多人敢投下信心.

徐子見完全是傘兵, 參選的主因是不想鍾樹根自動當選, 結果在一班anyone but 樹根的居民支持, 贏了百多票.
證明了選舉是變幻莫測的.

總的來說, 今次區議會仍然是建制派贏的, 即使議席減少了, 即使有些名人落選, 那多多少少是把反梁振英的情緒發洩在建制派上.
泛民總議席增加的同時, 民主黨郤是減少, 反映民主黨得不到泛民支持者, 尤其是青年選民的歡心, 不過他們好像不當是一回事了.

實際上, 民主黨是一個萎縮中的政黨, 自司徒華死, 李柱銘退下來後已經退縮了很多,
今屆仍容讓建制席有大量自動當選就可以看出他們是沒有半點野心, 只求生存的態度了.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頭像 Profile Picture

法國被伊斯蘭國偷襲, 死傷慘重, 國際的焦點立即回歸反恐上.
法國軍方旋即空襲敘利亞以示其強勢.

本來人們討論的方向是接收敘利亞難民是否引狼入室.
但後來發現一些施襲者其實是在歐洲出世的, 使得人們沒有藉口拒絕難民湧入.

香港人離恐怖主義很遠很遠, 所以在這個時間可以有閒情來糾纏在Facebook轉頭像的問題.
Facebook提供頭像濾鏡的功能, 讓人們可以簡易地表示對受襲的法國支持.
本來就無傷大雅, 若不想支持法國, 不用那功能就好了.
但是總有些聖人, 他們會譏諷人們只為法國受襲哀悼, 而沒有為同日受襲的黎巴嫩哀悼之類.

老實說, 要找理由的話, 可以找到一百個理由讓香港人覺得跟法國人親近過黎巴嫩人.
簡單如一些人只去過法國, 沒去過黎巴嫩,
一些人吃過過法國菜, 沒吃過黎巴嫩菜...等等等等等.

同樣道理, 要找理由的話, 也可以找到一百個理由不哀悼法國.

本來就七百萬人七百萬種想法, 改頭像也不過是表態的方法之一.
雖然又有些聖人覺得用改頭像來表態很廉價, 但比起什麼都不做, 已經是無限倍了.
就好像在人前說一句撐香港隊又不是一件很昂貴的事, 偏偏有人連那麽"廉價"的表態都不願意.
花一分鐘去改改頭像, 改改狀態, like & Share也不是那麼"廉價"吧.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昂山素姬 Aung San Suu Kyi

昂山素姬的故事, 對於很多放在左邊的膠杯來說, 是一個極勵志的故事.
只要犧牲一人, 待她被軟禁了十五年, 連丈夫快要病逝也不能送終之後,
終於令緬甸走向民主 Yeah~

香港人想學也學不到, 首先是昂山素姬的父親是位德高望眾的軍人,
在緬甸的殖民時期一直從事反殖民運動, 在二戰時期由靠攏日本變靠攏英美,
促使英國承認緬甸獨立, 若不是被暗殺了, 這位昂山將軍早就是緬甸的總統了.

昂山素姬參政之時, 正是她父親的舊部被趕下台, 新軍政府成立的日子.
舊軍政府的支持者把她捧上了神枱, 新軍政府鐵腕極也不敢殺害這位開國功臣的女兒,
加上國際關注下, 不管她願不願意, 也成了緬甸的"民主女神".

作為受了高等教育的和平主義者, 她寧靜被軟禁也不打算靠舊軍政府或英美的力量來發動政變.
緬甸政局會變, 並不是為昂山素姬"孝感動天"令新軍政府"棄暗投明",

而是因為在西方制裁下, 緬甸的經濟慢慢陰乾, 為了解除西方制裁, 新軍政府才會軟化.
新軍政府打昂山素姬牌來顯示緬甸已經大大改善了人權.

香港嘛, 先不說香港有沒有一位有聲望又有能力的人可以被捧出來.
西方國家目標不打算制裁中國之餘, 反過來想要在中國抽油水,
而且制裁到緬甸投降也要十多年, 要中國投降更難,
何況香港的建制派和左邊的膠杯還會在旁替他們補血呢....

緬甸的民主路, 才不只犧牲了昂山素姬一個人, 背後還有無數不知名的緬甸人被殺被捕.
香港嘛.....

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全港性系統評估 Territory-wide System Assessment

從前有個國家, 國王為了節省軍費, 最愛找軍人的缺點來減經費.
於是想出一個方法, 就是放一隻灰熊追著軍人跑, 跑得較慢的軍人就會被吃掉.
軍人們為免被吃掉, 只好操練跑步, 久而久之, 所有軍人都跑得比灰熊快了.
國王很不滿意, 改用跑得更快的老虎來, 軍人們只好再加強操練, 務求跑得快過老虎.
國王索性放出獵豹來, 軍人們迫操練到發瘋, 大多軍人未被獵豹追, 已經過勞虛脫了.
最後雖然仍有些軍人能跑得快過獵豹, 但他們除了跑得快過獵豹, 就什麼都不會....

回正題, 教育政策永遠都難做的, 這世上沒有一個教育政策適用於所有學生,
要做"全港性"什麼什麼都好, 一定有些學生被評為"失敗者",
沒有資質, 又不想做"失敗者"的話, 唯一的方法便是操練.

學生沒有資質, 不是任何人的錯,
家長教師學校, 不想學生被掛上"失敗者"的標籤, 也無可厚非.
問題是那些家長教師學校, 為了令學生擺脫"失敗者"的標籤, 有多不擇手段而已.

那當然是視乎那個"失敗者"的標籤有多大了,
若果只是一個班內的跳遠比賽, 贏輸也不會有記錄的, 失敗一兩次也無況.
但如果是一個全港性的跳遠比賽, 跳遠成績會記錄, 跳不到九里教師學校會受壓, 家長會面目無光的.
那自然有很多家長教師學校會不擇手段了.

TSA在敎統局的官方公開言論指是"失敗也無況"的"低風險評估",
但在私底下呢? 私底下敎統局原來會用TSA的成績向學校施壓, 嚴重的甚至聲稱會殺校,
嚇得一眾校長不得不做點事.

但更慘烈的是, 當一眾學校做點事後, 人人都有好成績了, 考評局就提高了難度,
因為人人一百分, TSA就失去意義.
然後政府一邊迫學校提高學生TSA分數, 一邊提高TSA難度令學生拿不到好分數,
惡性循環下就變了今日學生為考TSA而操練到暈的困境.

而我覺得最不可理喻的是, TSA的本意, 明明是要找出能力不足的學生來加強支援,
照這個方向, 應該是學生成績越差, 學校得到越多資源才對,
怎麼會變成學生成績差, 學校就會受罰?

本來家長只是配合學校起舞, 但一些有見識的家長郤發現不對路.
為什麼學生要為一個只對學校評審有關係的評估操練到發脾氣, 而對學生自身毫無好處呢?
所以一班家長發難要求取消TSA, 留多點時間給學生操鋼琴操羽毛球操法文....

老老實實, 一個小三學生操鋼琴操羽毛球操法文的意義可能不大, 但總好過操TSA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