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小數據分析(一)


2015年香港區議會塵埃落定, 除了一些勵志故事外, 不少人也做數據分析.

我也參一腳, 不過我做的比較另類.
系列第一單, 比較得票率和得票率...沒打錯字, 一般來說, 得票率是以投票人數來計算, 拿到50%不等於區內有一半選民支持那位候選人.
所以我同時計算了以選民人數為本的得票率.
實際上沒有一位候選人在以選民人數為本的得票率拿到50%以上.

圖一是比較得票率和得票率的散佈圖.



在圖一, 可以見到大部分勝出的候選人得票率在45%至70%, 而以選民人數為本的得票率則是大概20%至30%.
我在圖一劃了兩條線, 分別是得票率50%和選民人數為本的得票率25%, 把圖一分為四個區域.
左下方是低得票率和低選民人數為本的得票率, 那是因為候選人數較多的地區, 得票率自然地被拉低.
出現一些選民人數為本的得票率僅僅15%左右仍能勝出的候選人.

右下方是高得票率和低選民人數為本的得票率, 高得票率只是投票率低下所致,
反映該區勝出的候選人勝出的原因很可能只是對手太弱.
若來屆換了一個強硬的對手很可能會落選.

左上方基本是沒有, 那是數學上高選民人數為本的得票率但低得票率郤又勝出的本來就不容易,
不過在落選者散佈圖倒有一些人不幸地落入那區域.

右上方的數量也不多, 選民人數為本的得票率能超過四十的還不足十人.
但選民人數為本的得票率能超過四十的, 得票率也不會少, 這幾區的議席都難以動搖.
當中有三人同屬一個政團, 但我不打算在這裡點名了, 反正有心計也好易計出來....
另外這還包括了鉛水南和鉛水北兩個選區, 泛民政黨大可以安心放棄那兩區了.

圖二也是比較得票率和得票率的散佈圖. 不過今次用了不同符號代表該區的參選人數.
藍色菱形是兩位候選人, 紅色正方是三位, 綠色三角是四位, 交叉是五至六位.

一句廢話: 候選人越多, 勝出的候選人的得票率相對越低.
但當中可以看到有不少例外.

又一句廢話: 候選人越多, 投票率越高.
但最高的投票率幾個選區不少其實只是兩人競爭的....
P.S. 在這圖看投票率的方法...由(0,0)拉一條線到選區的坐標, 那條線的斜率就是投票率了. 越靠近X軸的, 投票率越高, 反之亦然.

------------------------------------------------------------------------------------------

用途嘛, 沒有. 因為我沒標示那一點代表那一個選區, 所以大家就是看看算了.
當然, 我沒標示不等如我不知道呢.

另, 用選民人數為本的得票率絕對未夠好, 應該用居民人數為本的得票率才是最理想,
尤其是要預想四年後的變化, 就不能排除有大量居民在四年後登記做選民了.
但要計居民好麻煩的, 我又沒收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