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0日 星期日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Students

在讀大學的日子, 對學聯實在沒什麼印象,
當年學聯代表我做了什麼宣言, 我不知道, 也不在乎.
通常學系的學生會才是對日常生活十分重要的學生會,

大學學生會是給非常非常非常有熱誠的人去搞,
一般學生對大學學生會是有點冷感,
記得當年大學學生會選舉, 他們面對的問題不是要跟別的內閣競爭(因為沒有別的內閣...), 也不是反對票多過贊成票,
而是要達到投票率的最低票求....

一般學生連自己讀的大學的學生會也不是很關心,
聯校的組織就更不用說, 感覺更遙遠.

學聯一直以來給我的感覺就是"一些很關心社會的大學生"去關心社會的地方,
跟其他關心學業, 大學活動而不太關心社會的大學生是兩個世界的人...
直到上年才發現, 原來學聯被一些人校外人視為"學生領袖"...

若不是有上年的佔領行動, 恐怕大多大學生都無綠見學聯秘書處秘書長一面.
隨著大學生們(and 校友...)對學聯的認識加深, 越覺得這個組織有問題.
例如一般學生根本無權對學聯秘書處投支持或反對一票, 帳目又混亂,
加上有一班有鮮明政治背景的畢業生在左右他們.

在後佔領時代, 的確很多大學生醒覺了,
他們不滿學聯在零咨詢, 沒有民主選舉授權下代表了大學生.
可是根據學聯的機制, 一入大學就是加入了學聯, 沒有選擇餘地.
於是出現了史無前例的退出學聯潮.

學聯面臨解體, 有一班泛民人士就心慌了, 拋出了像是"共產黨會最開心"的無聊理由去保聯.
但是難道大家要為了不讓"共產黨開心"就接受大學生的意見被騎劫嗎?

何況學聯已經過時, 幾十年前, 人們連手提電話都沒有的年代, 各間大學之間溝通靠一個聯會來維繫也無可厚非.
今時今日, 世界變了很多很多, 在社交網站開個群組也做得聯繫各間大學的作用, 各間大學學生會要聯合行動有多難?
比學聯更好的是, 靠社交網站聯繫的話, 就不限於大學學生會之間的交流, 所有大學生也可以參與了.

社會運動2.0已經是兩年前的名稱, 在上年的佔領事件中也看到不少實際運行的情況,
今時今日的大學生還是抱著那個因循守舊的機制不放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