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7日 星期五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的均衡點

前言

資本主義跟社會主義都老掉大牙的名詞。有一段時期, 經濟學者很愛比資本主義跟社會主義那個優勝, 甚至出現二元式的對壘, 由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 比較那一國經濟發展很好。

自蘇聯解體,東西德合拼之後,世界一度認定資本主義比較成功,但在近年的金融海嘯爆發後,大家又開始擔心資本主義社會太過自由了。

今時今日, 純資本主義或純社會主義的國家不多了, 大多數國家是採取混合模式, 只是偏資本主義多一點還是偏社會主義多一點。隨著世界各國的政策在資本主義跟社會主義之間游走, 會找到一個完美的均衡點嗎?

釋義

不管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 都是大家熟識的名詞, 不過還是略略解說一下。

社會主義

先由社會主義開始,其他社會主義在很久遠的日子,是人類社會自然不過的體系,即使那年代沒有什麼經濟學家來為這個體系命名。

在遠古時代,人類已經是群居動物,當中人類村落明顯是社會主義的鶵型,一個村落內的工作是所有人一同承擔,而成果會是所有人共享,每個人都經濟活動都是為村落的發展而做,而不純是為自己而做的。這都是社會主義的理想型態。

但村落人口少, 而且大多是整村都有血緣關係,所以容易維持。若放大到一個國家的規模,情況就很不同了。在國家級別的社會主義體制,往往會有一個共同理想帶動,才能維持社會主義體制運作。而實際上,要幾億人認同為同一個理想而努力不容易,總會有些人會被迫配合國家體制而放棄自身理念,所以大多社會主義體制都被指是偏向專制的政府。

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的體系出現得很遲,原因之一是封建制度。

隨人類發展, 開始有剩餘財富,人們漸漸出現個人資產的概念,亦有些資本家富起來。但面對封建制度的權力下,經濟活動仍由官員主導。中國有句"窮不與富鬥, 富不與官鬥"。顯示即使在封建制度年代,人們已有資本主義的種子,只是被官員壓下來。

直到法國大革命後,皇室貴族不得不下放權力予市民大眾,官員不再為皇帝服務,而是為市民大眾服務。令一眾有利民眾的市場活動也放寬了, 讓資本主義萌芽了。
但因為資本主義發展得遲,人們早就習慣由政府來決定一些關於公共利益的經營活動,例如修橋舖路,供應水電煤等那些生活必要的東西,就會由政府監管,以防止有人借此謀取暴利。是故,就算是被稱資本主義的橋頭堡的香港,也不過是"積極不干預",而不是完全不干預。因為人類太了解人類了,完全資本主義的體制是試都不用試就知不可能的。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

一般來說,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比較,就像蘋果和橙一樣難以對比。加上兩者都有多個變種,使得大家更難對比。所以我在這裡選了兩個範疇來比較兩者之間的差別。

私人資產 VS 公共資產

如果要說社會主義,最容易令人聯想到共產主義,因為國民都是為社會而工作,所以製造出的資產全都是歸於社會,政府會將這些公共資產公平地分配給國民。

資本主義則主張國民製造出的資產屬於國民自身,而不是屬於政府。只不過,政府需要資源來維持社會秩序及營商環境,所以國民”自願”交稅來讓政府運作。

因此,低稅率的香港往往會視西方一些高稅率的福利主義國家為比較社會主義較重的國家,因為人們的入息有一大部份成為了公共資產。

市場經濟 VS 計劃經濟

資本主義的一個重點是市場經濟,資本家生產什麼,就是以那種東西能賺錢為前提。如何知道產品能否賺錢,就是看市場上需求。

在資本主義國家,大多會尊重資本家就市場況狀的決定,不加干預。像香港,要干預多半也是採取控制市場來干預,例如不想太多人食煙,就增加煙稅來迫使價格上來降低需求,而不是限制煙草商來港的數量。

而計劃經濟則是由政府來決定生產什麼東西會國家最有利,而不是由民眾一時興致所左右的。因為社會主義講求社會齊心向上,放棄自己利益,所以國民不會擅自決定進行什麼經濟活動, 而是由整個社會來決定。因此大多社會主義國家都是計劃經濟的。

崩潰和反彈

在前言也提過,現在大多數國家也是採取混合模式,那是因為不管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都敵不過貪婪和懶惰,所以明明運作得好好的體制往往不會長久,每當體制出亂子時,就會出現一些鐘擺效應,令資本主義國家忽然重視社會主義,而社會主義國家反過來利用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崩潰

先說資本主義崩潰吧,那很容易的,拿出馬克思的資本論來照本宣科就可以了。
不過如我上文所說,人類有自知之明,所以沒有去到極端地不停榨取勞動力的地步,但資本家的貪婪毫無疑問毒害了資本主義社會。毒害甚至不只是文學上的形容詞,例如有些資本家為了降低成本,用三聚氰胺來提高蛋白質檢測值,而不是真正地提高蛋白質含量。

為免市場經濟讓貪婪的資本家太瘋狂,政府不得不作出相應管制,例如對公用事業設利潤管制,又例如設最低工資為免資方過度壓低成本。這些都是偏向計劃經濟的政策。

除了貪婪,懶惰也是讓資本主義出亂子的因素。在資本主義社會真正懶惰的人不會太多,因為懶惰的人在資本主義社會可會餓死。但在他們餓死之前,就會萌生挺而走險賺快錢的念頭,例如搶劫,偷竊等。

所以大多資本主義政府會為窮人提供福利,以免他們走上歪路。

社會主義崩潰

社會主義崩潰也是基於貪婪和懶惰,在一個人口少的社會主義體制上,只要有一兩個人不好好工作,整個社會的生產力就會明顯下降,但如果有上億人口的大國,一兩個人在偷懶的效果就不是那麼明顯了。可是懶惰其實是會傳染。像以前常聽到的"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的日子,努力工作跟偷懶會得到相同的待遇時,還有誰會努力工作呢?  所以就算建國初期還很成功,時間一長,就會明顯發現生產力及不上資本主義國家,但那時已經太遲了。

所以某個社會主義取消了這種大鍋飯制度,改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提升民眾工作的動力。

社會主義原本是杜絕貪婪的資本家,但可惜杜絕不了貪婪的人性。原則上所以資產是屬於社會的,可是有一個盲點,就是能支配那些屬於社會資產的,郤也是人。萬一貪婪的人當上的政府高層,就會出現將公眾的資產用政府高層個人享樂之上,這種"形左實右"的作法有違社會主義的原意了。

不過貪官的問題不是改行資本主義就解決得了,雖然市場經濟會減少政府對經濟活動的控制能力,自由主義令人們更不能接受政府高層將公眾的資產用來享樂,但實際要壓止貪官污吏還是要從政治體制著手。

找尋均衡點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可以互補不足,以致大多數國家會採取混合模式,來代替純資本主義或純社會主義。可是各個國家採用的混合模式郤有不同取態,有些偏向資本主義,有些偏向社會主義,為什麼各國會訂立不同的均衡點,而沒有人找出一個適用世界的黃金比例呢?

因國力而異

當一個國家的國民有錢時,自然比較容易接受多付予公共資產,反之,若國民連自身就難保時,那裡還願意分配自己的資產予公眾。詭異的是,當國家窮的時候,人們會偏較有利經濟發展的資本主義,但當人們賺到錢後, 又會憧憬較重社會公義的社會主義,結果左搖右擺。

另一方面,國家領土大少也關係,領土越大的國家,越難單靠中央規劃,就規劃了,也會因山高皇帝遠而難以落實,
 
因民族性而異

人有不同的個性,有些人很循規蹈矩,有些人很熱愛自由,基於歷史地理宗教等等因素,一個國家往往也會出現一個情況,就是某種個性的人特別多,那就是民族性。


民族性跟經濟模式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也影響到人民較適應那一種經濟模式,例如民族性較服從的國家較適合規劃經濟,民族性較愛錢的國家難以接受太多公共資產。因此在制定政策時不能單憑經濟學理論,也要考慮民族性的問題。

麻煩的是,民族性這東西,會因時而勢易而改變,是故沒有一個模式可以永遠適合一個國家。

因資產種類而異

資產一詞,涵意甚廣,一般會聯想到錢,但食物,土地,勞力,知識等等也可以被視為資產的一種。
但不同種類的資產往往不能一刀切的處理,例如水,電,交通等公用事業,因為是必需品,所以一般都不會太放任由市場控制。

而勞力是最難規劃,因為那完全是個人的資產,政府不能控制所有人努力工作不偷懶,不然人民會瘋掉。

土地則不同國家不同情況,有些國家如新加坡的土地政策是公眾優先,有些國家郤因為土地遠遠多於國民所需,所以根本不會控制。

知識也是一個另種資產,教育基本上就是由國家所規劃,而且不少國家會由國家主導一些學術軍事的研究,但同時也有不少國家容許民間自行做學術研究生利,不過通常對於知識這另種資產,人們考慮的都不是經濟問題。

結語

人文科學最難的地方在於人會變,二百年前的人文科學理論在當年可能很能反映社會現象,但放在今日已經不行了,人類因科技進步而變得更快,今日的人文科學理論也可能在二十年後就已經用不著。

而經濟模式更是變動得大,因為它不只反映人類行為模式,更是在影響人類的行為模式,。 就如中國早幾年前的政策,往往"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再放"不斷循環。

儘管不少國家採取混合模式之後都沒革命性的變化,但其實各個負責任的政府每天都要在經濟增長和社會公義中間掙扎,找尋一個不會存在的平衡點。

----------------------------------------------------------------------------------------------------------------------------
2015年年初,忽然發現自己在2014年沒寫過一篇正經的文章,所以就挑了這個題目在寫寫。
挑了這個題目原因有三,一是古巴跟美國建交,二是有內地學者說中國近十年的急速發展是因為社會主義成功,三是要跟老爸談論凱恩斯。

原來想用"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鐘擺效應",不過做了研究發現那個鐘擺效應的幅度正不斷收窄,雖然我本人主觀地認為沒有一個一勞永逸的均衡點,但只至會有一個無限接近均衡點的位置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