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簽多行的安排在世界是常見,
但會因而出亂子的, 大概只有香港吧.
其實將問題指向一簽多行是很膚淺的想法.
真正的問題郤不是基於一簽多行.
問題一, 香港沒有審批權.
那是十分奇異的, 一個地區, 能容下多少旅客, 只有那個地方自己知.
但因為審批的機關不在香港, 所以明明早已超出負荷, 郤仍不能控制來港的人數.
甚至反過來還不斷增加, 那怎可能吃得消.
問題二, 來港內地人大多不是遊客.
正常遊客放假去旅行, 就是悠閒放鬆休息兼闊綽.
但在香港, 就算一些自稱不是水貨客的內地人,
也看不出是一批旅遊散心的遊客,
拿著手拉車, 爭先恐後的推來推去, 還要大吵大鬧.
看起來只像一批貨運工人.
那也不是全怪內地人,
香港的旅遊業對內地客的態度, 就是想辦法快快掏空他們的錢包, 然後速速送走.
真正的想觀光旅遊散心的內地人, 根本不會來香港.
只剩下貨運工人跟香港人爭巴士爭買日用品爭平價快餐.
當然會引起一些香港人的不滿了.
問題三, 內地客跑到住宅區.
一個有規劃的都市, 會分成很多不同功能的區域.
上水, 屯門, 元朗是住宅區而不是旅遊區,
住宅區的功能是讓市民有地方居住和休息,
就算有些商鋪, 也是為了服務周邊居民為主.
忽然在一些住宅區跑來了成千上萬的內地客, 當然不勝負荷.
就像要人用腳拿筷子, 用鼻孔喝水一樣難受.
為什麼內地客會跑到住宅區? 背後是因為有人為了賺錢而妄顧社會整體的利益.
上述三個令人困擾的問題都不關一簽多行事.
只是特區政府及一些政客不敢動那些既得利益者, 而去動一簽多行
我就看不到要中央政府改變一簽多行對香港有多大幫忙.
只是聊勝於無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