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的大事除了高鐵撥款被人憑感覺通過了之外, 就是穆迪調低了香港的評級展望.
而調低評級展望的一大利由就是"中國風險".
說中國風險, 正常最先想到是中國經濟的評級展望也在下跌中,
香港太依賴中國經濟的結果就是中國經濟下跌, 香港也一併下跌.
財政司的網誌也循例回應, 循例說穆迪的評級錯誤,
"中國風險"其實是"中國機會"之類, 坊間沒大回響.
人人都知道財政司只能這麼官控的回應吧.
難道財政司的網誌可以說認同投資中國的風險在上升, 連帶投資香港的風險也上升,
就連說認同投資中國的風險在上升, 香港會減少對中國的投資來平衡風險也不行啦.
更不會告訴人們, 香港金融界的炒家可以炒上也可以炒落,
中國經濟下跌也是"中國機會", 只不過那是沽空的機會吧.
香港人看風轉舵最耍家, 用不著外國勢力的評級提示, 中國一有風吹草動就會撤資,
上年李家誠已經在做了, 其他的港商也默默地踏上回港的路途中了.
但"中國風險"也有一項更嚴重的, 就政治上的風險,
正如高鐵撥款, 若有輕輕計過的話, 已經知道那是不能回本的一項工程,
本來應該要止蝕的, 可是為了政治, 變成了一個無論蝕多少錢也要完成的工程.
不幸的是那不是一個半個的個別事項.
另一個"中國風險"也是政治風險, 為了讓高鐵撥款通過, 建制派已經成了舉手機器.
香港立法會已經失去了制衡作用, 只要中國政府(不是特區政府...)想要的, 香港立法會就會通過.
若果中國經濟下滑, 要求香港政府大花金錢去挽救中國經濟, 在現今的議會肯定不管多麼不合常理的要求也會通過.
即使那會損害外國投資者的利益, 也會通過.
有那樣的議會, 外國投資者能不調低了香港的評級展望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