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愛"襯墟", 可以說是世界級的.
一堆不看書的人去書展, 一堆不惜花的人去花展.
不定期的自然現象就更多人想去.
像八號風球去尖沙咀碼頭吹風, 已經見怪不怪了.
今次"世紀嚴寒", 當然有一班不怕死的人去"探險"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啦, 但別說特意為汽車改裝防滑車軚,
很多人連基礎保暖也做不足...加上山下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禦寒設施,
試想想, 若三個月之前政府提議在大帽山上興建有暖氣供應的禦寒中心, 會不會被人駡到飛起?
在香港, 雖然大帽山交通方便, 人又多, 可是論禦寒設施比日本加拿大的荒山野嶺還不濟.
相對外國經常下雪的地方, 房屋會安裝溫氣, 甚至在山上會有人賣熱朱古力...
就算裝備不足也可以找到地方"避難".
在香港, 熱朱古力就不要想了, 倒反而在小賣亭還可能找到雪條....
因此就算準備好日本加拿大過冬適用的裝束, 在香港也不一定頂得住...
何況不少人看起來頗低估了天氣, 或者是高估了羽絨的保暖性能和自己皮下脂肪的厚度吧....
莫說是在山上, 所以即使在躲在屋內, 也有機會凍死.
因為香港樓通常考慮如何方便散熱, 不會考慮保暖, 當街外只有四五度, 屋內也可能只有十多度...
其實每年冬天最凍的日子, 總會有些老人家在家中出事.
看結霜也不是罪大惡極, 但前提是要準備得充足上山落山都沒有問題,
要救護人員上山救那裡些作自受的人, 不如留些人手給躲在家中仍會失溫的人吧.
請我說一句薄涼話, 讓那些找死的人死得其所不就皆大歡喜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