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經濟圈這個看起來很經濟學名詞的名詞, 其實由是不太懂經濟的人發明的.
先說經濟圈, 經濟圈是中國才用的名詞,
那是社會主義下, 由一些大人物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圈圈,
然後一班下屬就要想辦法振興圈圈內的GDP.
據說中國大人物畫的每一個圈, 天天都會在十年內超越香港.
那是自由經濟世界的大人物做不到的事.
黃色經濟圈完全不是這一回事, 不是地圖上的一個圈, 而是意識上的一條界.
簡單來說就是黃色"圍威喂".
話說在這幾個月, 香港人分化得很嚴重, 不少藍絲開的餐廳出現老闆或員工在餐廳內大駡示威者,
令黃絲食飯食得很不舒服, 甚至一些餐廳更公然拒絕年輕人光顧.
另一方面, 不少黃絲開的餐廳因為支持罷市而白交幾日租, 財政陷入危機.
所以一些黃絲就決定避開那些會大駡示威者的餐廳, 而集中光顧支持罷市的餐廳.
坊間出現黃藍飲食地圖供大家"對號入座".
最初大家都不以為然, 因為在藍絲心目中, 示威者都是貧困的廢青, 沒經濟能力.
但現實就是黃店大排長龍, 而藍店門可羅雀.
原因有幾個,
第一黃絲人多, 那是不爭的事實了.
第二黃絲不少是中產, 經濟能力不是藍絲想得那麼低.
第三黃絲不少是青年人, 較願意花錢.
第四藍絲大多喜歡北上消費, 留港消費不多.
第五質優料靚價值公道這種難以發大財的行為, 藍店老闆不會做的.
所謂黃色經濟圈只是把這個現象命名, 弄得好像很利害.
但那本來是一個自然現象, 不是什麼人可以掌控的.
就像風, 人要弄一點風出來是可以做得到的, 若要弄個颱風出來, 就不是人力所能的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