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是常用的工業原料, 日常生活有不少東西也是聚丙烯造,
基本上, 人體和聚丙烯接觸是沒有害,
但今次出現的聚丙烯膠粒墮海事件, 影響的可不只是人類.
附近的生態也受影響.
明顯的是香港泳灘出現大量膠粒, 即使不會有人命傷亡,
也大大破壞泳客的興致.
潛在的是香港水淢的魚類, 不小心吃下膠粒所帶來的影響.
會不會造成大量死亡, 我們吃下那些魚又會不會有事?
仍是未知數.
政府為保險起見, 叫大家不要吃膠粒魚,
但市民除了索取不買魚之外, 又怎能避免買到膠粒魚呢...
事件一日未解決, 魚販也會一直受影響.
原來這是一個新政府顯示給市民看他們做實事的好機會,
但一直到膠粒飄上岸, 大批市民察覺事件才有公佈,
這時才說自己做了幾多功夫也是於事無補.
有些香港人自發去海灘撿走膠粒,
動機毫無疑問是為香港好.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 這個聚丙烯膠粒墮海事件, 原本該是"肉食者謀之".
何苦他們要在烈日當空去拯救香港?
說穿了那是原於對特區政府的不信任.
若然這次處理得不好, 一定會演化為政治問題.
最後是原兇中石化的角色,
一間有良心企業應該負起責任, 協助香港處理事件,
反過來, 若中石化迴避責任, 那名譽受損的不只是中石化,
恐怕會有人借故挑起中港的矛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