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們會先數一數財政預算案有多少糖派,
就像今年有七項措施, 七項都不能受惠的人稱之為"七無"才對.
N無是議員傳媒懶惰了才出現的名詞.
好處是在財政預算案公佈之前就可以閙政府不能令N無人士受惠.
那是一個邏輯問題, 若一個人受惠任何一項措施就不是N無人士,
換言之, 就算是財政預算案插對了某一類人去幫助, 只會令某一類人變成不是N無人士.
而邏輯上永遠沒可能令N無人士受惠.
而令香港沒有N無人士呢? 跟據上年派錢的情況,
像未住滿七年的新移民和未滿十八歲的香港人未能受惠,
N無人士等於需要幫助嗎?
議員又懶惰了, 有些窮困而又不受惠於七項措施的人也許需要幫助.
但單純指"七無"就要幫, 無疑慷他人之慨.
看看下面的個案, 也算是"七無"
個案一, 某甲靠全職炒股為生, 交了很多印花稅, 但沒需要交薪俸稅所以沒退稅,
而某甲賣了自住樓賺了一筆後, 長居於服務式住宅, 所以電費和差餉沒受惠.
某甲也當然沒綜援和公屋了.
個案二, 某乙靠賣毒品為生, 賣毒品賺了錢當然不會報稅了, 所以沒退稅,
某乙租樓住, 所以差餉沒受惠, 及某乙平日偷鄰居的電, 將電線接到鄰居的電表上, 所以電費沒受惠.
而剛好某乙沒申請綜援和公屋.
個案三, 某丙生於中產家庭, 平日打散工, 入息小於免稅額所以不用交薪俸稅, 也當然沒退稅.
因為入息小不用給家用, 所以雖然某丙的家庭受惠於電費和差餉, 但某丙本人沒受惠.
而某丙家裡有錢所以申請綜援和公屋很難獲批了.
雖然上述個案只是虛構, 但也可以肯定不是所有N無都需要政府援助.
若說為了N無而派錢給所有人, 我寧願只給低收入家庭.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